首页 资讯 正文

每个周末都被订满,餐厅改成社区食堂“起死回生”

体育正文 212 0

每个周末都被订满,餐厅改成社区食堂“起死回生”

每个周末都被订满,餐厅改成社区食堂“起死回生”
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(yuè)10日讯(记者史强)5月8日10时许,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的杨厨渔鲜社区食堂(shítáng)开门不久,周末(zhōumò)的座位(zuòwèi)已被预订一空。上个月,老板杨兵发将开了11年的中餐厅改成了社区食堂,在工作日和周末分别推出不同服务,短短20多天(duōtiān),原本下滑一半的营业额又被拉了回来。

4月(yuè)19日,杨兵发将开了11年的餐厅(cāntīng)改为社区食堂。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

5月8日12时(shí),徐盼和(hé)两名工友来到餐厅,三人点了酸菜鱼、清炒莴苣丝和小炒肉,总费用(zǒngfèiyòng)是96元,而此前同样的菜肴需要120元。

徐盼(xúpàn)是附近佳海工业园一家制衣厂的车工。3年前开始,她有空就会中午来这里吃工作餐。4月下旬,徐盼发现这家原本名为“洪湖人家中餐厅”的餐厅改成了“杨厨(yángchú)渔鲜社区食堂”。店名(diànmíng)换了,经营模式也发生变化(fāshēngbiànhuà):周一到(dào)周五的工作餐价格更优惠,周末主打团体餐,基本不接散客。

杨兵发(右一)在后厨指导(zhǐdǎo)生产。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

50岁的李前新负责给各家制衣厂送材料,他(tā)中午来(lái)这里吃工作餐(gōngzuòcān)已有5年,周末时也会跟工友来这里聚餐。他也发现餐厅更名后变化比较大,“工作餐更实惠了,周末订餐更俏了”。

杨兵发一边和络绎不绝的客人打招呼,一边登记周末(zhōumò)订座信息。记录本显示,店里(diànlǐ)22个可供10人以上聚餐的座位,自餐厅改名(gǎimíng)以来每个周末都被订满。     

亲民的价格吸引工业园(gōngyèyuán)工人中午来餐厅(cāntīng)吃工作餐。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

谈起餐厅(cāntīng)改名后(hòu)的火爆,杨兵发不禁想起了去年的辛酸。这家创办于2014年的餐厅,背靠工业园,生意红火时日均(rìjūn)营业额达2万元。然而去年餐厅日均经营额下滑到原来一半,到了“生死边缘”。

“餐厅(cāntīng)遇到困难,我们就改变经营模式。”杨兵发重新装修了餐厅,把380平方米的(de)餐厅改为社区食堂,在工作日推出价格亲民的工作餐,菜品(càipǐn)单价降低5元到10元不等,12元一公斤(gōngjīn)的五常大米免费吃,20时后还可以打7折。

杨兵发在工作(gōngzuò)中,预订周末座位的信息密密麻麻。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(shè)

工作餐降价不降质(zhì)。供货商冯腊荣给餐厅供货藕带和藕已有7年,“老板要求每根藕带不能有一处分叉。”她说,每天送2.5公斤藕带,都是(shì)早上(zǎoshàng)现采,一根根精选出来的。

“价格降了(le),客流(kèliú)增加了,现在工作日(gōngzuòrì)每天顾客有近百人次,可以保证收支平衡。”店长孙秀玲说,平时积累的“回头客”周末集中来聚餐,提升了盈利,现在日均营业额已经拉回到之前水平。

每个周末都被订满,餐厅改成社区食堂“起死回生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